以下只是我的个人经历,不具有普适性,仅供参考。 在FB工作在很多湾区程序员的印象里就是卷,加之最近几年出现的各种社会性新闻,给人一种感觉在FB工作的人WLB总不会太好。确实,有的组会比较卷,半夜发diff,做oncall的也确实是事实,这个时候摆在我们面前的有几个选择:

  • 继续卷burn late night oil
  • 出淤泥而不染:坚持自己的作息,看看是否能维持正常的绩效(当然有pip的风险)
  • 组里环境改变不了,那就改变自己:换组,换公司

这里不做道德评判,每个人都有权利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选择。这儿我想谈谈我一直以来的作息变换。刚进组的时候因为一切都是新的,前半年到一年会比较努力地去赢得同事和经理的信任,所以工作时间基本上是每天9:30到12:00,13:00到5:30,除去中间的一些休息,大概实打实6-7小时,这样的工作时间看起来似乎也不怎么长,但加上通勤1小时,其实心智投入在和公司相关事的时间有9个半小时(9:00-18:30)。以至于每天回到家吃完饭后就没有意志力去做一些自己的事,大部分的时间都成了couch potato在看视频和刷手机中度过,也就是典型的rat race:起来上班,瞎忙活一天到7点,感觉完全没有力气做一些知道有意义的事,只能靠刷各种app看视频来放松直到睡觉,第二天repeat。这种循环大概持续了一年多。那段时间我非常明显的意识到自己完全没办法摆脱这种循环,每天就在工作,刷手机,看视频,睡觉中度过,明明知道有更重要的事,但就是不能开始或者没办法坚持。

最终是读书“解救”了我。在19年底,完成了一个大项目后,当时的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工作带来的burnout,这让当时的我放慢脚步做了一个反思,决定20年要养成坚持读书的习惯。这个习惯是一切改变的起点,让我学习了投资自己,做有意义的事比如冥想、健身、理财等等,更重要的是让我改变了对工作的看法。一直以来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工作无非就是赚钱,向上爬,给退休囤积足够的钱等等。这些观点本身都没有任何问题,但看待每一个的角度都可以有调整和深挖,赚钱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的一种手段,向上爬是为了带领团队做出超越自己一个人能做的极限。而工作本身的意义在满足了基本温饱后,就不仅仅是局限在物质层面,无论是创业还是打工,追求还是一个意义,如果工作本身不能提供你认可的意义,那就纯粹是为了钱工作,那选择换一个工作会是比较好的选择。

有了很多思想上的转变后,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就有了非常大的改观。工作日每天会花4-6小时非常高效的工作,给自己列出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只要在时间段内完成好那一件事就行。一般这会话2-3小时集中精力不受打扰去做,其余的2-3小时就可以做一些必须要完成或是琐碎的事。现在每天9-5工作,中午睡个午觉,晚上6-11留给自己充电。这样的工作节奏能够让我在第二天有足够精力集中注意力在工作上,反而极大的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产出。相比于之前一天9.5小时相对低效的工作,现在能用4-6小时高效的工作,其他时间休息或是做自己的事,反而极大的提高了在工作中的表现。

最后做个小总结:

  • 减少通勤时间,或者完全WFH,公司的食堂和其他福利不足以支付你精力的损失。这样能够节省0.5-1小时。
  • 每天高效工作的时间控制在4-6小时。极限不应该超过8小时(不能长期持续,必须用PTO来恢复,建议不是非常情况不要让自己集中工作超过6小时)
  • 每天选择1-2件最重要的事用50%以上的专注时间去完成(3小时、半天)
  • 每天剩余的工作时间(2-3小时处理杂事和相对不重要的事)
  • 每天注意休息,能够有午休尽量休息30-60分钟
  • 每天留4小时给自己,可以是工作结束后,也可以工作开始前。如果是工作结束后,可以适当休息比如洗澡,睡觉后再开始自己的时间。
  • 在自己的4小时中,合理规划。比如可以1小时看书,1小时运动,1小时做做项目,1小时放松等等。每件事有固定的时间段去做,但不要塞得太满,给自己充足的放松和转换的时间。
  • 每个1小时中,看每天的状态,状态好可以50分钟做事,10分钟划水,状态不好可以20分钟做事,40分钟划水。重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