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方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来否定和评判 包括古典政治思想和制度在内的一切中华古典文明成果,其实是中国 近现代知识分子阶层失去了文明自信而被西方殖民话语俘获之后的结 果。[18]从最新的全球趋势来看,选举民主制度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选举民主制度主要是在新教文明圈内获得相对成功,在非基督教 文化圈内制度绩效令人失望;二是成功的选举民主国家都是先实现了 工业化再推行民主,反过来先搞选举民主再搞工业化的目前没有一个 成功案例;三是多党选举民主并不能解决后发国家所期望解决的许多 问题,比如经济技术赶超、腐败治理、政策输出效率、贫富分化、阶 级固化、地区分裂主义等;四是在21世纪初全球传播方式变革和政治 极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欧美自身的民主制度也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 善。在此趋势下,再用西方式民主概念当作终结历史的标准来评判中 国民本思想的优劣与先进性,很不恰当。

欧洲思想史的学者们更常用的概念是人本主义,其最初含义是把 人从神的权威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主体地位。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 表现是将学术理论的核心关注回归人本身的需求和禀赋而不是对物的 聚焦。民本主义与欧洲人本主义有显而易见的相通之处,但是又有重 大区别。欧洲人本主义仍然是个体本位导向的,即将个人看作价值主 体。有趣的是,人本主义在理论上是反对基督教神学传统的,但其个 人价值本位恰恰沿袭自基督教神学形成的思维惯性,因为基督教世界 观将个体而不是族群作为终极审判的客体。作为政治经济体系的研究 对象,个人的意义是相当有限的:个体仅仅是多种研究对象的一种而 已,其他还包括家庭、社群、企业、产业、民族、教派、阶级、政 党、国家、国家联盟等“想象的共同体”。因此,在本书的政治经济 鉴镜的想思济经治政义主本人洲欧 二 学体系中,更恰当的表述应该是民本政治经济学,因为这一中国特色 的概念淡化了人本主义的个体价值本位色彩,与中国和其他非西方世 界的政治经济体制更加兼容,对于现实世界也有更好的描述和解释能 力。

马克思在吸收批判了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人本主义思 想后形成了自身的人本主义思想体系。在其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 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板块中都有人本主义特色。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而言,人本主义的核心是劳动价值论和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 异化的理论。当然马克思也谈到了人的需要,但是主要是在哲学意义 上谈的,而非放在政治经济学的框架内展开具体的探讨。他认为人类 本质是生产实践,人的现实本质是社会关系,而人的内在本质是人的 需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以实现人的全面自 由发展和个性解放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认为,如果他将人的需 求放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加以展开,那么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将更加完整,后世根据其理论而展开的社会主义制度探索(比如苏联 模式的设计)中也不至于过于侧重生产而忽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