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4中,底边的长度代表一个国家向其国民提供的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与上边的市场活动存在映射关系,公共产品越丰富,市场活 动越活跃。但更重要的关系在于中间的那个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 的交叉点。同等规模和质量的公共产品,如果该交叉点的位置向上滑 动,那么在私人部门所投射出的经济活动便大大缩小,而假如该交叉 点向下移动,则在私人部门投射出的经济活动迅速放大。这个点的位 置便是综合税点,综合税率的高低对于国民经济规模具有巨大的杠杆 效应。

当然,这个结构图大大简化了现实中的公私部门之间公共产品与 经济活动的映射关系,在现实中还存在的各种资源约束、时滞和摩 擦,也存在公共产品的质量差异。但是这样一个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 们澄清政治经济学中许多原本似是而非的认识。 首先,假如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无政府状态,那么经济活动应该接 近于零

其次,许多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穷,主要不是由于他们的人民懒 惰或者企业家精神不足,也不是政府挤压了市场作用[即用达隆·阿瑟 莫格鲁(Daron Acemogla)的话说,是榨取式政治的存在],而恰恰是 因为政府无法“榨取”足够的财政和其他资源,从而无法提供有效公 共产品

广义政府效率就是图1—4中公私两大部门交叉点的高度同底边长度之 比。有志于实现国家富强的政府,必须充分意识到自己所花费的每一 元预算可能对应着私人部门的十元钱。增强政府能力则可以支持新的 更高级的经济活动得以出现。在产业升级和发展背后,公共部门的能 力扩张与升级才是关键所在。政府能干的事情越多,整个国家经济越 是能现代化,越有竞争力。 最后,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让公务员群体努力工作而又领取尽可 能低的报酬。但是即便是共产党员也要养家糊口。既要马儿跑,又要 马儿不吃草,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