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权力与人》- 15
截至2013年全球大约总共有 2016家“隐形冠军”,其中超过半数以上是德国企业。[58]由于这些企 业在各个细分领域拥有很强的定价权和竞争力,所以在出口交易中, 它们能将汇率风险转移给别国交易对手,即要求以德国马克作为计价 结算的货币。正是这些强势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运作,帮助德国以强大 的工业竞争力为核心打造了一个全球产业链和相关生产要素的交易与 分配网络,在该交易网络中德国马克是绝对主导的支付清算货币。
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大国和小国的区别主要不在于人口或幅员,甚 至也不在于经济规模,而在于其在体系中的行为模式和角色定位:大 国是游戏规则、价格曲线和历史趋势的设定者与塑造者,而小国则是 上述要素的接受者。日本对外经济政策的小国行为特征集中表现为投 机性、依附型以及不愿意承担责任和代价。
客观地说,日本的小国行为并不全是日本政治家的选择,在一定 程度上是美国对其政治控制压倒了其自主意识。比如东亚金融危机之 后,日本曾试图推动建立亚洲版IMF,结果在美国的反对之下不得不放 弃。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政治家们失去了自信和骄 傲,日本的自立再次迎来机遇,鸠山由纪夫首相在上任伊始便公开主 张要脱离美国势力,与中国共同走出一条“亚洲新道路”,但是不久 便在日本右翼和美国的联手反对之下黯然下台。
由于货币使用存在严重的黏性,所以除非原有的国际主流 货币出现重大失误和危机,否则其他货币难以撼动其地位。20世纪60 年代末,越南战战背景下的美元接连发生危机,难以维系当时的美元 金汇兑本位,全球市场上的公私部门都在急切寻找可靠的替代者,于 是出现了货币国际化的机会窗口。而当时德国马克同意升值,并适度 放开了资本项目,抓住了这个宝贵的时间窗口,其在全球外汇储备中 的份额出现了一个跳升。